民俗舞蹈指的是普通人而非专职艺术家创造和世代相传、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传统舞蹈。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艺术活动中,并与各种民俗、宗教文化紧密联系。一般起源于农牧业文明时代,反映人类的劳动和斗争生活。原始祭祀舞、战争舞、性爱舞对民间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有很深影响,有的民间舞蹈即是原始舞蹈的转化形态。
民间舞蹈是真正寄寓着普通人的情趣、理想和欲望的舞蹈形式,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主题,如模仿日常劳作过程,讲述民族历史和传说,刻画爱情心理、庆祝丰收和表现婚丧嫁娶之仪等等。民间舞蹈多数与当地的民歌、民间美术、民间服饰、民间小戏有亲缘关系,共同构成有地域色彩的民间文化。
山东中外舞蹈协会认为:“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极其繁多,动作和音乐、歌曲多成龙配套,形象来自现实生活,某一动作可反复出现,经过历代加工后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化动律,富有韵味。与各地人民生活、风俗习性、自然环境的结合所形成的文化基调,是民间舞蹈受人民喜爱而千百年传承的主要原因。”
民间舞蹈可以因文化的传播性而从原生地向周边播布,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局部或整体的变异。民间舞蹈有许多别称,如土风舞、乡村舞、流行舞。古代社会的宫廷舞和许多民族的古典舞与民间舞蹈有密切关系,其中有的是民间舞蹈的变体,如英国都铎王朝的“伏尔他舞”。民间舞蹈的另一大类变体是都市交际舞,如华尔兹、桑巴、伦巴等。那些被称作社交舞、公共舞厅舞的舞蹈种类多从民间舞蹈演变而来,是民间舞蹈文化与都市文明相融合的产物。大工业文明对民间舞蹈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。
当代舞蹈家一方面从民间舞蹈中汲取创作营养,另一方面将民间舞蹈引入当代剧场,成为有保存性的艺术。中国各民族之民间舞蹈历史久远,种类繁多,风格迥异,享有世界声誉。载歌载舞、善用道具、娱乐性强、韵味淳厚为其特征,汉族“秧歌”、蒙古族“安代”、朝鲜族“农乐”、维族“赛乃姆”、藏族“弦子” 等均有突出的代表性。